欢迎访问仙桃文明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主站 > 创建 > 文明校园

为学生点亮一盏灯——以《汉江溯源》校本课程为例

时间:2023年04月25日 来源:仙桃日报

  三年前,我调任沔州小学工作,汉江近在咫尺,目光所及,脚步所至,皆是汉江。因此,那时候,开发一本关于汉江校本课程的想法便在我的脑海里萌芽,及至我认真研究,发觉因汉江而形成的汉水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将会极其深远。

  首先,汉江是一条文化之河。汉江发源于秦岭之南,流经汉中谷地、荆楚大地,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在亿万年历史的发展中,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聚居地。这里有世界上独特的恐龙蛋化石群;有楚汉争霸、三国风云故事;有引汉济渭、引江济汉、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学生积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

  其次,汉江是仙桃的母亲河。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于潜江进入仙桃,以汉江水为源头,形成了各类河流数百条,构成了河湖密布的水系,造就了鱼米之乡,滋养着仙桃150万儿女。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成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首,因汉江形成的汉水文化正好契合了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培养的要求。

  如何将课程建设的想法变为现实,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台、舞台,设计不同的课程,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我们提出了“拥抱世界,创造未来”的校训,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用学到的本领去改变世界,创造属于自己和世界的未来。通过学习宣讲活动,引领老师们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自觉落实“双减”政策,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同时,学校成立了编写小组,查找资料,组织老师参加汉江溯源研学活动。2020年5月,我们沿汉江堤,一路经过北坝闸、欧湾闸、三水厂、蔡滩深水港、徐鸳泵站,抵达郑场渔泛峰。6月,我们来到了潜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参观兴隆河倒虹吸、引江济汉大运河,参观因汉江水而兴起的蜚声国内的龙虾产业园。8月,我们沿汉江溯流而上,到襄阳,访诸葛草庐;抵丹江口,看南水北调工程;至郧县,赏恐龙蛋化石。11月,我们沿汉江往东,参观杜家台分洪闸、仙桃港、仙桃机场,最后,来到出生于仙桃的新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农学博士杨显东的故居。

  一系列的研学活动和实地走访,让编写组的老师们对汉江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汉江课程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多次研学和资料查找后,完成了课程编写计划。

  《汉江溯源》分为10个章节,为汉江探源、寻史、水利、生态、名城、名人、名胜、风情、美食、颂歌等十个部分,内容丰富。课程编排体例一致,每章都由基本概况、追根溯源、相关链接、课后拓展四部分组成。

  《汉江溯源》在四年级开设,间周安排一次课程,采用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沙盘展示与小组宣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教研组牵头,统一安排,各班语文教师负责组织。

  学校还将课堂搬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学期中,学校组织一次汉江徒步研学活动,结合防溺水教育,让学生近距离地走进汉江,识水、爱水、敬水、畏水,在汉江边沿“北坝泵站—汉江水上救援站—水文站”的路线进行校外实地参观,了解汉江水利工程。

  学年末,学校四年级家委会组织部分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为期三天的汉江溯源研学活动,组织三年级家庭科考队学生走进仙桃市域内的重点河流,调查了解水质、水系、水利情况。

  《汉江溯源》校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同学们以各种方式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是一门生活的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有利于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点亮了一盏灯,将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带领他们走向幸福的人生。

中共仙桃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28-3491094 投稿邮箱:xtwmb501@163.com

鄂ICP备17011604号-1

技术支持:中国仙桃网